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国产青春片不洒鸡血和狗血,让少女悄悄思会儿春

2017-06-07 Zazie 虹膜

文 | Zazie


你可能一看到「国产青春片」几个大字就有如遭到雷劈,连连摇头却步。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毕竟这种类型出过太多狗血、鸡血的奇葩作品。正因为这一点,我看完《我心雀跃》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喔,原来青春片可以很正常地拍,那之前有些人在干嘛?


影片导演刘紫微你可能没听过,纯新人,这部电影是她自编自导的半自传处女作,在去年FIRST青年影展上被提名为最佳影片。FIRST之前出过《心迷宫》《喜丧》《中邪》《黑处有什么》,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年轻导演的黄埔军校。


《我心雀跃》


这是一个少女思春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的北京。女主角刘唯唯是名普通的高二女生,平时喜欢做贴纸,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对美术老师邹野怦然心动,这份说不出来的感情在她心中萌动、发酵……


影片就围绕着刘唯唯和同学们的青春生活展开。


刘唯唯和邹野


影片并未赋予情节太多的跌宕起伏,而是将重点放在展现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少女心思的微妙细节上,因此非常依赖表演。


女主角孙伊涵是新人,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她去年在《乘风破浪》中演过一个小角色,这次在《我心雀跃》里把刘唯唯演得相当灵动、敏感,为影片增色不少。她在FIRST青年影展也得到了最佳女演员奖,虽然我没看过同届其他影片,但觉得她肯定当之无愧。


孙伊涵


尽管主演和导演都是新人,但这部影片的幕后阵容其实相当老道。


田壮壮担任艺术顾问;摄影指导、影片监制是曾四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的侯咏;《万物生长》的制片人张猛担任执行制片人;《白日焰火》的剪辑师杨红雨担任剪辑;音效师是《推拿》《后会无期》的富康。


这种现象现在不少,让人欣喜。越来越多的业内大咖愿意手把手帮助年轻电影人成长,这是产业良性循环的一个例证。


《我心雀跃》最重要的信息都在片名四个字了,一切都在内心,一切都止于语言。这部电影以少女的视角,讲对成年男人的感情,这种电影的跨度往往不会特别大,把短短一个多小时集中在让少女成长的某个事件当中,爱恋未果,获得成长的洗礼。因为少女心思的微妙复杂,非女性导演还真的拍不出来。


《少女哪吒》(2014)


比如《鱼缸》和《成长教育》,一部是讲底层单亲家庭的少女恋上母亲的男友,另一部是讲生于中产家庭的少女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天真烂漫地爱上了一位成熟绅士。


在「少女-成熟男性」的情感模式当中,少女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而成熟男性意味着她们幻想中的成年世界,是她们意欲挣脱原生家庭和青涩少女形象、跨向完整独立自我的一座桥梁。


《成长教育》(2009)


然而幻想终归是幻想,成长礼的本质是:一个从小就保护着孩子的圆满幻境突然在眼前碎裂,迫使Ta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和破碎。


打破幻境的总是两个因素,不是死亡,便是性。


死亡是生命硬生生的结束和断裂,而性则是冲破自我的保护层,融入他人的世界。这两个元素是生命的暴力最原初的形态。


去年那部还不错的国产青春片《黑处有什么》,就刚好把两者连在了一起,一方面是神秘的凶杀案,另一方面是少女性意识的觉醒,两者共同「制造」了女主角的成长。


《黑处有什么》(2015)


这些少女成长类影片都没有脱离外部环境,都设有一个社会家庭的坐标体系,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主角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主角就在这个坐标体系中穿梭、碰壁、成长,由懵懂步入成年。


在这样的影片中,观众代入的不光是少女本身,还会代入创作者的视角,看到故事更广阔更外延的部分。


而《我心雀跃》的特别之处在于,导演并没有给主角设置这样一个坐标系,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唯唯的家庭,看不到1997年这个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整部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像是在回顾某个曾经过去的具体的时代和岁月,而更像是为少女思春这件事本身划出了一个架空的领地,纯粹地从一个少女的视角讲述一段青涩的恋情。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相当纯粹,它无关家庭,无关社会,无关历史,只讲少女情窦初开的私人体验和心灵成长。


影片格局不大,依赖人物内心戏,而电影这种媒介最难展现的就是内心戏,内心戏往往需要一些戏剧冲突,而导演刚好又并不想刻意在剧本上设置什么特别尖锐的冲突,主要还是平淡如水的日常,所以就不得不靠表演、摄影、场面调度和意象(多次出现的孔雀)来营造出少女思春的整体纵深氛围。


这类影片很难拍好,典型的佳作便是王家卫那部让人回味无穷的《春光乍泄》,他对这部影片也褒奖有加。的确,《我心雀跃》作为导演处女作,完成得算是可圈可点。


《春光乍泄》(1997)


导演拿什么撑起这部小格局影片架空的少女情怀呢?艺术,而且是代表美的艺术,它最适合营造出脱离现实的梦幻氛围。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艺术和美的气息,从片名《我心雀跃》开始。这是借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著名同名诗歌《My Heart Leaps Up》,表达了一生如孩童一样对美和生机的追求。


另一处是影片的主题曲,来自普契尼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中的一首叹咏调《O Mio Babbino Caro》,中文意为《我亲爱的爸爸》,歌词讲述一位少女疯狂地爱上了一位少年,她恳求爸爸让她去找他。


角色设定上,女主角是一名不爱上学,只喜欢做贴纸的小文青,她爱慕的对象是一位美术教师,喜欢音乐,会雕塑,会画画(关键还会画她= =)。让他们产生联结的则是那本贴画薄,美术老师教她如何把画薄做得更美。


宋宁饰演美术老师邹野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在一群学生布置校园的时光,每个人都在想着如何让校园变得更美。还有一位被班上男同学热捧的生物老师,她优雅智慧,言谈都充满诗意,几乎是完美女性的代表。


周楚楚饰演生物老师叶楠


所有这一切都包裹在艺术的梦幻氛围中,青春、诗意、爱情、性萌芽裹挟在一起离地升空,无限放大了一位青春少女的心理体验。


说到女性电影,就不得不说到女性身体和凝视的问题。


这部影片不断从各个视角展现少女刘唯唯的身体,而对刘唯唯的欲望对象美术老师邹野的展现,导演却完全没有强调身体,而更多是强调围绕在这位美术老师身上抽象(且干净)的艺术光环。


邹野的住处


典型的例子就是,影片中刘唯唯好几次趁老师不在,私自闯入他的住处,镜头每次都细致地通过刘唯唯的目光展现邹野那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这个人可以身体不在场,他的气息本身就是刘唯唯所欲求的。


这跟之前提到的另一部英国青春片《鱼缸》完全不同,镜头多次强调法鲨饰演的男主角强健有力的身体,女主角的欲望也是直接指向这副具体的肉身。


《鱼缸》(2009)


相比之下,《我心雀跃》的这场爱恋则更封闭,更自恋,女主角更像是爱上了艺术的美、青春的感觉和爱情本身,而并非具体的对象。


整部影片都在强调女性的身体,包括女主角对自己身体的观看,对他人目光的想象,以及对同性老师的观看。


早在1970年代,最初由劳拉·穆尔维奠定的女性电影批评框架可能会非常保守地说,这类展现女性身体的影像即便是讲女性的故事,但依然迎合的是男性的目光,因为电影「视淫」的本质让它从根本上就是实现男性欲望的媒介。


而后来,人们(包括穆尔维自己)认为这忽视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女性自恋其实包含了巨大的能量,是一种更加开放的欲望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由于幼年时母女之间的交互凝视,女性的观看欲既是「自体性」的(即自我观看),也是「双性的」(即男女都能看),这种两面性对女性欲望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女性观看电影的心理基础(之一),电影终于摆脱了「天生直男癌」的污名。


影片中刘唯唯的欲望觉醒也充分体现了这种两面性,甚至整段恋情都是封闭在她小小的自恋的幻想世界之中,她观看自己,观看女老师——她欲求成为的对象,但她并不观看男老师的身体,更多是迷恋那种美的、不现实的、艺术的气息。


这段感情的无疾而终宣告了刘唯唯幻梦的破碎,一段成长礼就此戛然而止,留下的余韵让人泛起回味。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苦等25年!历史最强美剧终于续上了!10分不够我要打1000分

他的电影被奉为21世纪第一神作,我反复看了无数遍仍无法全部理解

大卫·林奇的思想坏得流油,谁碰谁死


编剧大师史建全

第一部肺腑呕心之作

《编剧手艺》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虹膜独家购买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